小額購買大額賠償,在疫情時期許多民眾自危又覺方案划算便紛紛購買防疫保單,讓多間保險公司獲利,如今疫情在全國肆虐暢銷的防疫保單成為保險公司的夢魘,讓國內12家產險業者面臨史上最大賠償潮,賠償金將上看600億元,防疫保單理賠成為產險業財務大洞,各金控全繃緊神經、增資應戰。
接踵而來的理賠案子堆積如山,龜速的理賠也惹毛保戶,認為收錢很快賠錢倒是很慢,一場防疫保單之亂,不僅重傷產險聲譽,更傷及金控母體,業者應記取教訓。金融業者估計,若以理賠率25%計算,國內產險業要付出的代價將高達616億元,其中,又以國泰金、富邦金、中信金和兆豐金在內的四大金控受傷最大,旗下產險公司的理賠金額將超過350億元。
面對產險業者史上最大的理賠危機,首當其衝的就是龍頭富邦產險,攤開富邦金財報,6月富邦金旗下最賺錢的富邦人壽獲利115億元,富邦產卻因防疫保單虧損55億元,等於富邦人壽賺的一半都拿去賠防疫保單。
不只龍頭富邦產險虧很大,產險二哥國泰產險也是受害者之一,「國泰產險上半年虧損23億元,已提存準備金41億元,以填補防疫保單缺口。」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表示。
中信金也同樣中槍,旗下孫公司中信產險也因防疫險大虧,6月防疫保單理賠大增到34億元,讓台灣人壽6月獲利不到1億元,中信金財務長邱雅玲坦言,受防疫保單理賠所致,「台壽6月底已通過增資40億元,不排除第二次增資。」
公股資優生兆豐金也受拖累,兆豐產險直接虧掉一個股本,兆豐金6月獲利在公股金控中吊車尾,「雖有一半防疫保單由再保公司承攬,但這一塊(防疫保單理賠)對我們很傷。 」兆豐金董座張兆順氣噗噗說。
就連國內再保公司也遭衝擊,中再保8月10日將召開臨時股東會,提高資本額,以因應防疫保單衝擊,中再保不願透露實際增資金額,只強調仍在估算。針對保單之亂、理賠速度慢的問題也有不少民眾在網上發表看法「我們買的是保障,賭博的是保險公司,結案」、「沒有只能賺錢 不能賠錢的道理吧?」、「保險業2021年營收為9300多億元,而今年的防疫保單,才賠600億元這樣叫苦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