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近日高調宣佈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,強調日本商品進口美國關稅將統一調整為15%,同時宣稱日本承諾在美國市場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,且美方可取得90%的投資利潤,還將大幅開放汽車、卡車及稻米等農產品進入市場。對此,日方談判代表、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於本月25日直言:「日本根本沒有真實拿出那麼多錢」,並透過《日經新聞》指出,日美雙方在協議的細節方面差異甚大,原因在於雙方至今未簽署任何正式的共同文件,因此後續的溝通與協調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。
針對關稅15%的開始生效日期,日方表示將從8月1日起實施新稅率,所有進口美國產品皆適用;然而,美國官方文件中並未明確提及具體日期,令日本汽車廠商感到不安,因為新關稅生效日對於車廠的生產與銷售策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。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也透露,汽車關稅的調降很可能不會與美方同步,而是視川普是否簽署相關行政命令而定,預計會有時間上的微調。
關於川普口中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的說法,事實上美方文件中使用的詞彙是「Investment Vehicle」,意即一種連結資產與投資者的運作架構。5500億美元的規模遠遠超過日本政府全年稅收總額,日本官方明確表示,這筆金額並非直接現金投入,而是涵蓋金融機構的出資、貸款以及貸款擔保等額度,若企業未大力推進對美投資,這些資金未必會被動用。至於90%利潤歸美國的說法,日方強調利潤分配依出資比例而定,實際狀況則會依不同投資項目有所不同。
另外關於所謂開放美國稻米進入日本市場,美國文件稱將「立刻提升75%的進口量」,但日本農業大臣小泉進次郎則反駁沒有固定購買框架,強調相關決策由日本自主判斷,且總體稻米進口並不會增加。此外,美方還提到日本每年會加碼採購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美國防衛裝備,但赤澤亮正明確表示,貿易協議中沒有包含任何防衛費用的相關條款。
日美雙方在協議說明上存在明顯落差,核心問題在於此次貿易談判與過去不同,雙方並未簽署共同同意的正式文件來確定協議共識。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日美,也曾出現在美越間的貿易協議,至今兩國尚未對外完整公布條款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23日表示,將以季度方式監測日本落實情況,且若川普對結果不滿意,未來不排除再次調高對日關稅。不過赤澤大臣隨即否認此說法,強調沒有相關討論紀錄。
綜合來看,儘管日美官方已宣布達成貿易協議,但實際上仍有許多未明確或有爭議的部分需要釐清。雙方後續必須加強溝通,並在公布資訊時保持高度協調,才能有效穩定相關產業與企業的信心。面對未來經濟與貿易的不確定因素,透明度與實質合作將是兩國關係持續穩健的關鍵。